國民教育|小學課程指引首納愛國主義教育 弘揚中華文化培養學生「砥礪強國之志」
撰文: 馮琪雅
發布時間: 2024/07/15 22:51
最後更新: 2024/07/16 00:13
特首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開展「愛國主義教育」,教育局今日(15日)公布《小學教育課程指引》(2024),首次加入愛國主義教育內容,亦是中小幼各階段首份課程指引納入相關內容。指引列明目標培養學生「愛國之情」,學校必須積極推廣國民教育,從課堂內外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,以助學生從小建立國民身份認同。新指引將於9月新學年在全港小學推行。
新學年推 倡融入日常教學
小學教育課程指引由課程發展議會編訂,7項課程更新重點,與前年推出的試行版大致相同,首項繼續是「加強價值觀教育」,並增潤愛國主義教育相關建議內容。指引解釋,愛國主義教育是要培養學生的「愛國之情、砥礪強國之志、實踐報國之行」,學校和教師均須了解愛國教育的意義,並做好愛國主義教育,以支援「一國兩制」行穩致遠。
指引列明「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,學校必須積極推廣國民教育」,透過課堂內外學習和活動,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,加深學生對中國歷史、地理及中華文化的認識,尊重國旗、國徽和國歌,並認識《憲法》、《基本法》及國家安全重要性等,從小建立國民身份認同。
指引建議學校反思,如何把愛國主義教育及國安教育等國民教育內容,融入日常教學,並有機結合學習經歷。新版本亦為早前公布示例再作增潤,指有學校以中華文化作為主幹,由中文科教師帶領學生閱讀唐詩《出塞》及觀看短片,同時扣連人文科課題「張騫通西域」內容,引導學生比較李廣和張騫兩名歷史人物為保衞國家所作貢獻,形容兩人「高尚愛國情操」值得欣賞和學習。
指引亦提到,去年宣布將於2025/26學年起推行的小學人文科,可配合愛國主義教育方向,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國家歷史文化底蘊及迅速發展;並提到「首要培育價值觀教育」更新內容,將「關愛」擴展至「仁愛」,並新增「孝親 」和「團結」。
學界指貫通人文科 考功夫
津貼小學議會主席蘇炳輝指,教育局視學、外評也有評量學校如何推行國教,例如「唱國歌」的不同處理,但要將價值觀教育、人文科及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「打通」、做到有機結合,則會考起教師功夫,學界需再整理學校課程架構。小學校長、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稱,教育局為配合國家今年起施行《愛國主義教育法》,首次在課程指引訂明愛國主義具體內容,他表示高度認同,冀局方日後在中學及幼稚園課程指引增訂相關內容。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記者:馮琪雅